

官方网站
www.symhn.cn
【概要描述】
【概要描述】
2018年以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打造便民、利民、惠民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主体,创造性的开展"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以及"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基层提升年"工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人事薪酬改革深入实施,事业发展活力持续提升,"大病不出县"行动深入推进,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更好的展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三个年"建设成果,《沈阳卫生健康发布》头条号开辟"沈阳市卫生健康系统'三个年'建设成果展示"专栏,回顾2019年"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建设成果,总结2020年"人才建设年、科技创新年、基层提升年"建设经验,以飨读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沈阳急救中心,一起了解他们,题目是:《以新"三个年"建设为起点 助推急救事业新发展》。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沈阳急救中心全体急救工作者与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同仁并肩战斗,一直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线,为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为全面落实2020年市卫健委提出的"科技创新年、人才建设年、基层提升年"建设,在进一步巩固2019年"医院管理年、学科建设年、营商优化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三个年"建设内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构建高品质医疗急救服务为核心,以科技人才实力助推急救事业发展为主线,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转运工作为重点,不断增强中心内涵建设,提升科技人才实力,为确保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市民医疗急救需求获得感做出积极贡献。
"医者仁心 再生之德"。5月14日早晨,一位家属将一面写着这八个烫金大字饱含感谢之情的锦旗送到了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高佳急救小组的手中。"感谢你们给了我妈妈第二次生命!感谢你们第一时间来到病人身边!"这是患者女儿眼含着热泪紧紧抓住急救人员的手,哽咽着说出的肺腑之言。故事的起因要回溯到5天之前——"大东区东陵西路,有一老年患者在家中意识不清,请急救小组迅速赶往急救现场!"5月9日上午9点58分,沈阳急救中心大东一分中心高佳急救小组接到任务指令,不到7分钟就赶到了患者家中。"我妈妈患有糖尿病,长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啥都不明白了,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妈妈吧!""你别急,我看一下病人。"急救人员进入屋里,发现患者呼吸停止,颈动脉波动未触及。"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骤然拉开,终于,在急救人员的及时抢救与共同努力下,患者情况得到了缓解,为进一步转运救治赢得了制胜先机。自沈阳新120指挥平台于今年投入使用以来,像这样借助平台急救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全新的120调度指挥中心的成功运转,无疑让急救出诊更加迅速、让抢救治疗更加高效,也让沈城人民的生命健康有了更坚实可靠的保障。
沈阳新120指挥调度平台位于浑南新区智慧街,于今年5月8日零时正式启用,新建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将动态数字记录、急救移动支付、语音视频呼救、电子病历系统与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5G、数字传输等技术,建立"四位一体"视频呼救模式,实现市民呼救30秒接听率100%、一键视频呼救、急救数据动态管理等多项功能,并首次采用国内领先一机八屏接警调度台,打通院前急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同时借助新120指挥调度平台,与医大一院、医大二院、市四院、市胸科、沈阳急救中心附属医院急诊建立生命体征传输系统,实现患者信息数据共享,为患者救治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今年继续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年内与中国医大一院建立创伤中心、与沈阳第二中医院建立卒中中心、与中国医大一院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电力医院建立卒中和胸痛中心,截止目前与市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建立32个卒中中心、18个胸痛中心,4个创伤中心,逐步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有效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卒中、胸痛、创伤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流程,借助卒中、胸痛、创伤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科研课题和科研立项,年内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成功申报局级科研课题1项。
急救医生匮乏作为人才培养战略之中的一项难解症结,一直像一道坎,困扰着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为此,中心领导积极想办法、拓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引进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稳妥推进人事编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按照"两个允许"精神,重点向院前医疗急救一线岗位倾斜,进一步完善科系带头人、急救业务骨干等人才梯队培养和建设,今年更是选派了8名急救业务骨干参加院前急救、心脏介入、放射学、护理等专业培训,选派2名医生参加第二届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大赛,1名医生选派到乡镇基层支援。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急诊急救业务能力水平。同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考核和管理,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考核细则》,量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考核指标,设立4个部分27个考核项目,并实行项目积分制,加大科研、履职、绩效方面考核分值,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钻研技术、履职尽职。尤其是在今年开展两次对外公开招聘,8月面向社会招聘22名编外同工同酬人员,其中护理人员19人,管理及专业技师3人,10月面向社会招聘25名在编职工,目前已完成报名、理论考试,资格审核、面试等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陶胜男是大东一分中心的一名院前出诊医生,她就是通过公开招聘,于今年年初经过培训正式入职上岗的院前急救医生。在过去的一年院前急救工作中,她展现了作为中心所吸纳的新生血液的蓬勃力量,屡次用自己的过硬的急救技术、爱心和责任心,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并多次受到了家属的称赞和表扬。今年9月23日18时30分,她带领急救小组成功抢救一名在家突然发病的55岁男性患者,当时患者意识丧失、心跳停止、口唇紫绀、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心跳、双侧瞳孔散大,陶胜男医生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开通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并给予肾上腺素推注等急救措施,手法娴熟果断,流程有条不紊。最终,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样由年轻力量扭转战局的事例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每一天急救现场,像陶胜男这样的院前急救医生也越来越多地扎根在院前急救岗位上,默默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时刻致力于为这座城市、为每一个生命带来新的希望。通过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急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同时这支队伍也更加年轻化、专业化、规范化,这一切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推进着急救事业的发展。团队不断的丰富与建设、新鲜血液的不断输入与流通,也让百姓更直观体会到更加快捷、专业、高质量的急救服务。
"感谢急救中心为我们讲解最新的疫情防控知识,帮助村民掌握日常防护方法,你们带来的这些消毒用品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太感谢你们了!"这是在今年5月份,急救人员来到浑南区永胜街道东靠山村、洪台沟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活动时,村委会主任表达真情实感说出的话。今年疫情以来,按照市卫健委的部署和要求,沈阳急救中心对包保的浑南64个行政村有计划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活动,所有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全部下沉到所负责的村落,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宣传,为村民量血压、血糖、心电图,现场义诊、咨询。截至到目前64个行政村全部覆盖,累计出动500余人次,义诊下乡24次,出动120余人次,发放6种宣传资料8000余册,送去防疫物资酒精56桶,每桶1000余升,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3000余个。
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急救服务,今年,中心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大东第一分中心,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附属雍森医院合作建立依托型急救站点,并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急救网络部局,逐步实现急救站点分布网格化;充分发挥省院前医疗急救中心、省院前医疗急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作用,以行业规范、学科发展、法规建设、应急救援、质控督导等为重点,对省内14个地市急救中心(站)开展质控检查,着力推进全省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建设;今年,在疫情之下,急救业务指标稳中增长。1-10月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15.4万次,其中出诊抢救12.8万次,完成全市各类突发事件现场救援、医疗保障、备勤等任务105项305次,调派急救车1894台次,急救人员4840人次,救治患者253人次。
2020年即将落下帷幕,回首这不平凡的一年,沈阳急救中心全体急救人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收获了成绩和信心。未来沈阳急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各项工作,继续围绕"三个年"工作重点,将急救事业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发扬"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的"120"精神,永远做守候沈城百姓健康的卫士,努力为沈阳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委 沈阳急救中心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医院简介 | 康复乐园 | 家庭护理 | 院长信箱 | 医院地图
Copyright © 2015-2018 Sheny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热线:(024)23813000 办事热线:(024)31217767 投诉电话:(024) 31217565 (024) 31217537
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金帆中路12号
版权所有: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 辽ICP备0500797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