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正确认识“节后抑郁症”
分类:医院动态
作者: 赵竟赛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13 07:18
每年春节后心理门诊都会出现患者就诊量增加,总结近两年就诊病人发现节后出现情绪低落、精力体力差 、睡眠不好、食欲差、做事犹豫不决等的较多,比节前明显增多将近20-30%,可能是轻度抑郁的一种表现。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把节后出现的抑郁情绪称为“节后抑郁症”。
易患人群:
①青壮年面临社会交往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②“空巢”老人
③老病号复发
主要原因:节日期间聚会导致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规律等都是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分析原因:①对于老年人来说,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子女都在身边,老人心理神经处于亢奋。节日过后,宽松愉快的气氛消失,前后反差巨大,老人心理上产生严重失落感, 导致抑郁情绪发生,也有因子女在外地工作,路途遥远,老人担心而易引发抑郁焦虑情绪。其症状有头晕、疲惫、无精打采、难以入睡等。严重的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甚至出现心脑血管紊乱。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过节期间应酬过度,睡眠不足,有的开销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而出现心烦,吃不下东西,疲乏,抑郁情绪等。
③有一部分老病人自行停药,或者应付不了节日人多,应酬多的气氛而复发。
总的来讲,“节后抑郁症”其实是一种心理上兴奋过度后自我调节失衡。从心理学上讲,任何一种焦虑、紧张情绪在一个高峰期后逐渐下降,一般不超过二周时间就会适应。大多数人会自行缓解,若超过二周抑郁情绪仍不好,则需看专科医生。
如何预防:
老年人:
1、子女离开父母后,打电话报平安。经常问候,减轻老人的孤独感。
2、“空巢”老人尽快适应生活、“常出门看看”、多扩大社交圈,多建立自己的伙伴关系。
3、节后表现头晕、心慌、入睡困难,要密切注意,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青壮年:
1、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应酬。
2、过节送礼量力而行,不要太好“面子“。
3、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打球等,让心情“运动”起来。
4、尽快使心态恢复到节前。可写一张备忘录。将未竟事宜和上班后头几天要办的事罗列其上,做到心理踏实,一目了然。
5、多吃些含
相关新闻
2023-09-22
2023-09-22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