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如何教会患者自我应用胰岛素治疗
分类:医院动态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11 13:45
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而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其中20%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10年,口服降糖药就会失效,需要胰岛素治疗。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胰岛素相关知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因注射不当造成的胰岛素吸收不良和感染硬结的发生,使精神科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为有效控制血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 胰岛素注射知识教育
1、注射前准备。指导患者根据自己所用胰岛素剂型的作用特点选择注射时间,注射前先洗净双手,并检查笔芯剂型、药液质量以及笔芯有无破损,再装笔芯于胰岛素笔中,安装好针头,将药液摇匀后取下针帽,转动剂量调节钮,调节2个单位胰岛素排尽空气,再调节至所须的剂量。注射前要充分排气,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
2、注射部位的选择。选择皮肤松软的部位如上臂、大腿、臀部、腹部等,用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挥发后(1~2min)用手捏起或按平皮肤以固定注射部位,将注射针头与皮肤呈45℃角刺入,按下剂量调节钮注射胰岛素,见剂量单位回归“0”,用消毒棉签轻轻按压注射部位数秒钟,注意不要按摩,以免损伤皮下组织或造成胰岛素渗出。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需用大拇指和食指C型捏起皮肤垂直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应停留10秒钟,保证药液全部吸收。注射部位选择应没有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注射部位要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3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左右上臂等。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厘米,不可用碘酒消毒,碘和胰岛素的相互作用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在更换注射部位时特别应注意胰岛素在不同部位注射起效时间的不同,腹部吸收最快,其次分别为上臂、大腿、臀部,更换注射部位时要相应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
3、注射时间选择。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的类型,应根据胰岛素的不同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注射。针头要一次一换,不可重复使用。打针后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二、指导患者胰岛素的保存
所有的胰岛素都不能暴露在阳光下,对于未打开的胰岛素,无论是哪一种,都应贮存在2~8℃之间,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保存时间相对缩短,已开封的胰岛素注明开启时间,在冰箱存放的时间为一个月。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 对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需进行个别指导。
2、对于年轻患者,有的自主性强,遵医行为欠佳,经常不配合治疗,怕成瘾;有的患者还认为,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后方法,以致心理抵触,绝不使用胰岛素;还有的人怕痛,怕麻烦,不愿注射胰岛素,护士应力争解除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信心,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对于初发糖尿病者,应教会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糖的习惯,告知注射胰岛素后切忌运动,以防因运动过量或延误进餐,导致低血糖。向患者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教会其注射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结:注射胰岛素需要做到注射定时定量,进食也相应的定时定量,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者是剂量不足造成效果不明显。通过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注射技巧,从而有效控制好血糖,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病房 李金珠
相关新闻
2023-08-22
2023-08-10
2023-08-10